IQ智能脉冲仪治疗
1、 智能脉冲仪简介:由Christopher J.Colloca,D.C发明的IQ脉冲治疗仪,是根据整脊治疗的原理,刺激关节和肌肉的神经接受器,使之成为抑制元,从而抑制疼痛、肌肉功能障碍、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改善症状,改变体态,使肌肉力量增强,整个身体趋于健康。脉冲仪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整脊的效率而设计,用手动弹簧调整仪器,并将各种脉冲推力预先设计存储于芯片中,从而能给予受治部位定量的推力,达到治疗目的。
2、 智能脉冲仪使用指导:将仪器插上电源,其LED指示灯必转红色,示意仪器通电,此时扳动扳机,脉冲头不会动,必须有压力在脉冲头上才会启动脉冲,当按压时,若力量达到其预设强度,指示灯会由红转绿,表示已可以用于治疗。研究证实,20N力是整脊医师常用在矫正上的预力,而脉冲仪的预力为20N。脉冲仪有低、中、高三级强度设定,是电子开关,为了安全,设计在手把上方。低强度(1档)能提供100N力量,可用于上颈椎、儿童以及特别柔弱的部位;中强度(2档)开关扳至中间位,可提供200N力,用于调整胸椎、下颈椎以及上下肢体部位;高强度(3档)提供400N的力,可用于腰椎、骶椎以及骨盆。
脉冲仪的治疗频率,比身体自然反应还要快,以免身体抗拒,所以更有利于调整。有电子触发设备,与内部光电感应器接口相连接,使它能做单次或多次冲刺,经预置的内存,LED会从红转绿,表示预力已经完成,当扣动扳机一下马上松开,脉冲会冲刺1次,如扣着不放,就会连续冲刺,在两秒钟内会冲刺12次,故频率为6赫兹/秒,也可选择对治疗部位进行1到12次冲击。不一定要对任何部位做12次冲击。研究表明连续的冲刺能使脊椎位移增加超过25%,所以在欲增加活动能力的部位,采用多次冲击会比单次有效,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有必要用三到六次冲击来提高效果,多数情况下,对一个接触点做一次连续冲击即可。
单头设计使用在包括身体旋转活动或关节旁的脊椎调整,采用单头能促进旋转活动,减少两外侧屈曲与单侧活动产生的疼痛。颈椎及腰椎的双叉头可以与单头互换,双叉头用于从后至前的脊椎移动,放松脊椎棘突两侧肌肉,用于脊柱前凸或驼背或后滑脱,也用于病患因疼痛造成屈曲或伸展活动受限的情况。
3、 智能脉冲仪PART诊断检查法:
P-疼痛:可采用痛觉计做分析;一般采用触诊,分别检查骨骼、软组织的疼痛程度,动态触诊、静态触诊、检查软组织改变等。
A-不对称性:观察到的不对称,应该记录下来。例如:腿不等长、体态异常、为了缓解疼痛而表现的异常姿势或脊柱侧弯、肌肉不对称、异常步态等。诊疗不对称的原因,是功能性的,还是肌肉反应引起,或是结构性,或是物理上的骨骼或腿差异形成。需要纠正其使之对称。
R-活动范围:包括被动活动范围,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观察其周围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情况;主动活动范围,看活动是否有缺陷,有功能障碍。
T-肌张力、肌肉纹理、软组织温度、痉挛或抑制:有些疼痛造成肌肉痉挛,有些功能异常造成肌肉萎缩,肌肉间的相互抑制,都要检查出来。
4、 智能脉冲仪适应症:各类由脊椎异常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关节僵硬、软组织异常或疼痛、骶髂关节异常;还可以用于全身关节松动治疗,如肩、膝、髋、足部、颞颌关节等;儿童脊柱侧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