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
一、概述
1、 定义: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2、 原理:关节松动技术是基本原理是利用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1)生理运动: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生理运动可以由患者主动完成,也可以由治疗者完成。
(2)附属运动:关节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主动完成需要由他人帮助才能完成。
3、手法分级:关节松动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操作者施加的手法进行分极。这种分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仅可用于记录治疗结果,比较不同级别手法的效果 ,也可以用于临床研究。手法分极以澳大利亚麦特蓝德的4级分法比较完善,应用较广。
(1)Ⅰ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2)Ⅱ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3)Ⅲ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组织的紧张。
(4)Ⅳ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组织的紧张。
上述4级手法中,Ⅰ、Ⅱ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Ⅲ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二、治疗作用
1、缓解疼痛:当关节因肿胀不能进行全范围活动时,关节松动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缓解疼痛;同时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这是关节松动力学作用。
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临床发现,关节不活动可引起组织纤维增生,关节内粘连,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挛缩。关节松动技术,特别是Ⅲ、Ⅳ级手法,由于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组织,因此,可以保持或增加其伸展性,改善关节关节活动范围。
三、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1)生理效应:力学+神经作用。
力学作用: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的营养,缓解疼痛,防止关节退变。神经作用: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相应的释放,提高痛阈。
(2)保持组织的伸展性。
关节松动术,特别是Ⅲ、Ⅳ级—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保持或增加伸展性,改善ROM。
(3)增加本体反馈
关节松动以提供下列感觉信息:关节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变化,关节的运动方向,肌肉张力及变化。
2.临床应用
(1)适应证:关节松动技术主要适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和关节囊挛缩。关节松动技术主要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其他不良影响。
(2)禁忌证:关节活动已过度、外伤和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关节的炎症、恶性疾病以及未愈合的骨折。
(3)治疗反应:一般治疗后感到舒服,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有轻微的疼痛多为正常的治疗反应,通常在4到6小时后消失,如第二天仍未消失或较前增加加重,提示手法强度太大,应调整强度或暂停治疗一天,如果经3到5天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未缓解或反而加重,应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手法治疗有时也会引起疼痛,轻微的疼痛为正常治疗反应。若治疗后24小时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增加,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应降低治疗强度或缩短治疗时间。
四、基本方法
1.摆动
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程做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是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是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
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
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园周运动。
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
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程移位时,称为长轴牵引。
区别 分离—外力与关节面垂直,两关节必须分开。
牵拉—外力与骨长轴平行,关节面可以不分开。
五、操作程序
1.病人体位:舒适、放松、无痛的体位。
2.治疗者的位置:治疗应靠近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
4.手法应用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于治疗平面。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程度,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疼痛—达痛点,不超过痛点。僵硬—应超过僵硬点。手法平衡,有节奏,持续30秒~1分钟。
(3)治疗反应:轻微疼痛—正常反应。24小时仍不减轻,甚至增加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

肘关节松动 腕关节松动

踝关节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