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体江/文
一、全髋关节成形术定义
髋关节成形术是使僵硬、强直、畸形而有功能障碍的髋关节重新恢复无痛、有一定活动和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术后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与功能康复的实施情况有密切关系。
二、 康复治疗方法
1、术前康复指导
1.1心理康复指导 针对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而存在的恐惧心理,以及病残后的悲观绝望心理,进行劝导和安慰,说明手术情况,术后预期达到的功能恢复程度和必要过程,消除其紧张情绪,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多为老年人,常担心术后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忧虑恐惧心理,除了上述的心理康复指导外,还应让其家属对本病有一定认识,协助安抚病人,利用亲情和家庭的温暖,消除其忧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治疗。
1.2功能康复指导 让患者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预练习,使他们知道术后需进行哪些康复锻炼,掌握正确的方法,准备必要的康复用品,根据患者各自的具体情况,制订锻炼计划,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意识,术后即能自觉、自愿并准确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术后康复治疗
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促使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并可有效地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2.1牵引期间的康复治疗
术后患肢轻度外展内旋位牵引3周,重量4~6kg。抬高患肢,由康复治疗师对肢体进行向心按摩,2次/d,手法要轻柔,防止造成新的损伤,以尽快消除水肿;未制动关节进行生理活动范围主动或被动运动,重复5~6次/关节,2次/d。术侧髋关节在手术反应期过后即开始被动屈曲、外展活动,不做内收、外旋活动,动作应缓慢,用力要轻,2次/d。
髋腰肌、臀肌、外展肌、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肌肉收缩持续3~10s,2~3组/d,每组10~20次,注意运动中不应引起疼痛。
2.2 解除牵引后的康复治疗
根据下肢、髋关节的解剖、功能特点及康复要点来设计康复计划。髋关节特别是髋外展与后伸肌须有力;膝关节能伸直,并须有伸膝肌力;足底要能水平着地并有两侧和前后的肌力控制,特别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比目鱼肌群要能提起足跟,并具备推进向前的一定肌力。屈髋的主要力量是髂腰肌,该肌收缩时可充分提高大腿,有利于增加步幅。
① 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厘米,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
② 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角度不宜大,每天30次左右。
负重是髋关节最重要的功能,稳定是负重的条件,活动是行走的需要,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活动才有意义。治疗髋关节的原则,主要为恢复其稳定性,同时兼顾运动。
① 卧位到坐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至床边,每天30次左右。
② 坐位到站立、扶拐训练:患者移至床边,健腿先着地,患肢后触地,拄双拐,利用健和双拐支撑力站立,开始训练站立2分钟即可,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以后逐渐增加
③ 站立到扶拐行走的训练:患肢不负重,扶拐行走时必须有陪护人员保护,以免发生意外, 时间根据患者体力而定,一般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3次。
④ 髋外展练习:站立位,双手拄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髋关节外展,以40度为限,加强臀外展肌肌力。
⑤ 髋后伸运动、滑板运动,功率车运动、步态训练、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等,屈髋角度0~120度之间。
康复训练完成后一定要加压冷敷,消除训练带来的肿胀和疼痛。患肢的整体肌肉力量争取达到健肢水平,步态达到或接近正常。
|